m.亚洲天堂,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必曉!合同約定稅費由一方負擔,有哪些涉稅風險?

日期 :[2021年02月02] 編輯 : 邦誠財稅 【糾錯】 瀏覽次數 2467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合同由于忽略對涉稅條款的描述,而引發雙方爭議、損害交易主體的利益,不僅影響交易成本,甚至可能引發稅務合規風險、刑事風險。為此,為此小編梳理了關于合同約定稅費由一方負擔,有哪些法律風險等相關知識,以便同行或企業法務在起草、審查合同時加以注意,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快一起來看看吧!


一、合同約定稅費由一方負擔,有哪些法律風險?

最高人民法院在于2020年11月5日作出的(2020)最高法民申5099號民事裁定書中指出,“我國稅收管理法律法規對于各種稅收明確規定了納稅義務人,但并未禁止納稅義務人與合同相對人約定稅款繳納。”該裁定引發對民商事合同稅負轉移條款下,稅款繳納責任與納稅義務責任關系的討論。

筆者認為,約定稅款繳納并未完全轉移法定納稅義務,如出現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稅款繳納責任的情況,法定納稅義務人存在被稅務機關追究責任的風險,承擔繳納稅款合同義務的相對人存在未履行合同義務的民事責任風險。

在民商事合同中,常見轉移稅費負擔的約定,如“交易產生的一切稅費由乙方負擔”“甲方收入為稅后收入”等等。類似約定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轉移稅負增加轉移方的收益,被轉移方往往處于交易的弱勢地位,認為這只是使自己讓步了一些經濟利益。而實際上,此類約定給轉移方帶來了涉稅法律風險,給接受轉移方帶來了合同違約風險。


二、合同籠統約定稅費由一方負擔的涉稅風險

案例一:

某商鋪租賃合同,出租方為自然人,承租方為有限責任公司,租賃合同中約定“租賃產生的一切稅費由承租方負擔”,但未約定租金是否含稅(含增值稅),也未約定納稅申報事宜。

此合同項下,各方的納稅義務和扣繳義務(不考慮稅收優惠)如下:出租方要履行繳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的納稅義務,承租方要履行繳納印花稅和代扣代繳出租方個人所得稅的義務。

有關稅費負擔約定僅能約束承租方負擔部分的稅費。由于合同未約定支付的租金為不含稅價及稅后收入,根據稅法規定與商事交易習慣,租金即為含稅價,即承租方給付對價已經包括了合同項下的增值稅及其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因此,假設出租方憑稅務機關開具的完稅憑證向承租方主張承擔一切稅費,承租方可抗辯只承擔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承擔增值稅及其附征的稅費。

有關稅費負擔約定無法轉移出租方的法定納稅義務。本案例中的有關約定并不能轉移出租方的法定納稅義務,如出租方將“租賃產生的一切稅費由承租方負擔”理解成由承租方負擔合同項下所涉稅種的納稅義務,怠于履行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義務,就存在被稅務機關追究責任的風險。


三、詳細約定轉移稅負及納稅申報責任的涉稅風險

對案例一延伸分析,如果出租方意圖完全轉移稅負及納稅申報責任,將合同條款改為“租金不含增值稅且為出租方的稅后收入,出租方所涉及所有稅費由承租方負擔并以出租方名義申報繳納”,其仍然存在涉稅風險。

筆者認為,在此約定條款下,除明確了承租方負擔出租方的全部稅款外,條款中的“以出租方名義申報繳納”約定了承租方除承擔代扣代繳出租方的個人所得稅義務外,還應代出租方申報繳納該合同項下個人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稅款,雙方形成了一個涉稅申報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仍不能改變出租方納稅義務人的身份,如承租方未就合同項下出租方涉及稅款進行申報并繳納,則給出租方帶來被稅務機關追究責任的風險。


四、約定轉移稅負但不轉移納稅申報責任的涉稅風險

案例二:

兩個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某不動產轉讓合同,約定“出讓方轉讓不動產所發生的一切稅費由受讓方承擔(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出讓方涉稅事項由出讓方自行申報繳納,將申報資料、完稅憑證等復印件送達受讓方,受讓方在收到上述資料之日起5日內向出讓方支付稅費款”。

該轉讓合同中,各方的法定納稅義務如下(不考慮稅收優惠):出讓方要繳納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受讓方要繳納印花稅、契稅。在執行合同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問題:

其一各方均無法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合同項下的稅費。雙方約定本應由出讓方承擔納稅義務的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轉由受讓方承擔,并非出讓方的實際費用支出,根據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出讓方不能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扣除上述稅款。此外,受讓方承擔的出讓方稅費開支,也存在不能視為合理成本、費用開支而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的風險。

其二,轉移所得稅稅負存在操作困難。合同約定由受讓方承擔出讓方的企業所得稅,在實踐中難以操作,容易引發爭議。企業所得稅是以某一自然年度為納稅所屬期,即使能夠清晰計算出出讓方此次轉讓的凈收益,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得出本次轉讓產生的企業所得稅稅額,也可能出現出讓方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由于當年虧損,實際并未產生企業所得稅,或者抵減以前年度虧損后未產生企業所得稅的情形,如果僅僅以季度的預繳申報憑證就讓受讓方承擔企業所得稅,顯失公允,存在受讓方利益受損的風險。

其三,受讓方可能超預算承擔合同項下稅費。合同標的為不動產,如果增值過高,土地增值稅稅額也相應提高,由于土地增值稅實行超率累進稅率征收,可扣除成本計算較為復雜,除非雙方在簽訂合同前已對土地增值稅進行充分測算評估,否則受讓方很可能因承擔過高的土地增值稅導致預期合同利益減損。


五、合同涉稅條款從三方面規避風險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民商事合同制定涉稅條款時注意從以下幾方面規避風險。

充分測算合同項下稅費,細化涉稅條款約定。合同磋商和起草階段,相關各方要充分對合同涉稅事項進行分析評估、測算稅負。

坦誠相待,秉持誠實信用原則進行締約。在合同涉稅條款的磋商中,應當從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角度出發,如認為需要對方承擔自身稅費的,應當向對方明示自身涉合同的成本費用情況和納稅義務情況,向對方提供涉合同稅費測算結果或配合對方評估涉合同稅費。

樹立稅法遵從觀念,加強合同涉稅信息的溝通與傳遞。依法納稅是每一個公民、法人應盡的義務,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建議各方更多采取各自負擔納稅義務的方式進行合同交易,規避涉稅違法風險和爭議。


延伸閱讀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新成立注冊的公司可以沒有注冊資金嗎?注冊資本賬務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應納稅憑證應當于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認繳制就是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2016-01-12
進項稅做了轉出之后是否還可以再轉回進行抵扣?


2023-07-21
會計準則又有新變化!費用報銷不能光附一張發票了

做會計的都知道,在這個行業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都有新的政策變化,從2018年初的會計準則變化
2018-03-30
勞務報酬所得如何規定“次”的收入?

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00號)第二十一條規定:
2016-01-13